你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这里分别给解释一下。
道教的“道法自然”是本有法,说的是万法本然自有,这是道教修行成就者在定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星系形成时的混沌时期,再远就看不到了,以为这个世界就从这开始,本有的。佛教成就者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由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相续循环的世界,都是无常的。
“你就是佛,佛在你心中”是说众生皆具佛性,由于众生迷惑颠倒而迷失了清净自性,从而造下无边业行。由于业力的牵引,于六道中苦苦轮回。众生一念觉,即于六道获大解脱,证无上菩提。道教修人天善法,最终成就天道。然而天道也是六道之一,升天不离地狱,难脱六道轮回。
阿弥陀佛,师兄好,佛即是觉悟者的意思,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心”这个概念在佛法中含义很多,不同的地方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初学的话暂且理解为心识这样的意思就好了,未来慢慢学习会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
末学之前了解一些道教,也读过《道德经》,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过,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关于“佛”和“道”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是并不是相同的,如果题主真正了解两者后,基本是不可能两个都信的,所以谈不上什么可不可以了。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随着自然本身去走,按照事物原本的运行去做事,一切符合“道”,最终了解到自身与道是一体的,无论做什么都符合道。听上去是不是和佛家的“随缘”“不执着”很像?(“缘”这个字很多人有误解,初学的话可以把这个字理解为“条件”,即结果产生的次要原因,因缘就是原因和条件,深入学习后或许还会对缘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随缘”和“不执着”并不完全是让事物自然发展,如果让事物自然发展就是随缘,就是不执着,那为什么要执着一个“自然发展”,执着一个“道法自然”呢?为什么攀一个“自然”的缘呢?
所以,佛法说的不执着,其实是要把执着和不执着都放下,放下也要放下,因为执着于“不执着”仍然是执着。最终的境界是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众生与佛,是同一不二的。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一直强调不执着呢?这难道就不是执着于不执着吗?其实这是有一个修行次第的,人总要先会爬才能学会走,然后学会跑,学会跑以后就可以抛弃最开始的爬了。修行是一步步放下执着,达到上面彻底放下的境界往往要很久,菩萨都会有无明的,真正彻底做到能够“放下”的,只有佛。(之所以带引号是还是因为不要执着于放下)。
正因为上述的原因,真正的佛法其实是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因为只要一开口,就会又陷入执着,佛说的佛法,正如给我们指月亮的手指,而真正的佛法,是月亮,而不是手指。所以才会有“不可说”这句话,也会有了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阿弥陀佛
1、教义不同。佛教就是教人悟空;道教则是教人存有。因此,佛门不言空而悟空,道门不悟有而言有。
2、肉身和色身不同。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视肉身为臭皮囊。道讲今生佛求来世,佛家说是臭皮囊,道家说是香口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授之于父母而不珍惜,人都不做,还妄求修道干嘛。
3、修炼不同。道教相信感应,主张修心炼性;佛教主张慈悲,修心明心见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现;佛教徒希望涅盘成佛,极乐世界是佛教徒向往所在。
4、祭祀对象不同。道教以宫、观、庙、府、殿、坛为道士、女冠祀神阐教之所,佛教以寺、庵、精舍、兰若为僧尼礼佛修持之所,礼拜对象为佛、菩萨、罗汉,护法为韦陀或伽蓝。
上一篇:故意伤害致死最少判几年
下一篇:小孩多少温度正常范围
发表评论